今年上半年厦门银行营业收入26.89亿元借钱炒股公司,同比下降7.02%;归母净利润为11.58亿元,同比下降4.59%。
文/每日财报 张恒
8月底,A股上市银行2025年半年报陆续披露完毕,同时未上市的银行也大多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。对比来看17家A股城商行在今年上半年的财报表现,取得亮眼业绩的依旧是像江苏银行、北京银行、宁波银行这样的优质城商行,他们均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双增,资产规模增长也相对较好。
然而,作为国内首家具有台资背景的城商行,厦门银行是上市城商行中业绩压力较大的一家,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.89亿元,同比下降7.02%;归母净利润为11.58亿元,同比下降4.59%,是17家A股城商行中营收排名垫底、净利润排名倒数第二,以及唯二出现业绩双降的银行。
要知道,今年上半年共有14家上市城商行营收同比正增长;共有15家上市城商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实现正增长,如此来看,厦门银行着实落后太多。
事实上,自2024年上半年至今,厦门银行经营业绩就一直不太好。去年上半年,该行营收净利同样双降,2024全年也未能扭转颓势,陷入了“增收不增利”局面;进入到2025年,其业绩表现继续承压,在今年一季度营收、归母净利润两位数下滑的情况下,2025年二季度经营指标虽有所好转,但半年报营收、净利润仍处于双降局面。
从资产规模来看,截至6月末,厦门银行资产总额虽然较年初增长了6.43%至4340.01亿元,但是借钱炒股公司相比于其他上市城商行则依旧落后,不仅排名垫底,而且也是17家上市城商行中资产规模低于5000亿元的唯一一家银行。
江苏银行、北京银行规模体量接近,已经坐稳城商行冠亚军的位置,也都是银行业为数不多规模超4万亿的银行,两家都有自己的特色,其他城商行中,另还有6家城商行资产规模超过万亿,这与厦门银行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厦门银行到底怎么了?为什么经营业绩一步步落后?新董事长洪枇杷上任后的首份半年报又透露出哪些讯号?
利息净收入微降,
净息差持续承压
如果看营收与净利润构成的话,厦门银行更加不乐观。收入分为利息净收入和非息收入,今年上半年厦门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下滑了0.47%至19.92亿元。
其实,厦门银行今年上半年超6%的资产扩张速度是上市城商行中较快的,远高于上海银行的2.08%和兰州银行的4.82%。但大力度的资产扩张,铺出去更多的钱,却并没有带来利息净收入的更好表现,其原因在于:
一方面,银行收到的资金要进行资产配置,多数会配置到对公贷款和个人贷款中,获取利息收入,也会将一部分用于同业拆借,还会有一部分资金用于金融市场的投资,如债券、票据、基金、衍生品等,获取利息及资本利得。而厦门银行的独特性就在于对金融投资力度更大一些。
不难发现,该行资产扩张的高增速主要是通过增加金融投资来实现的,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到了债市,相对来说主业利息收益可能就会低一些。根据半年报数据,截至今年上半年末,该行金融投资业务余额达1488.16亿元,较上年末增加32.26亿元,增长2.22%;金融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达34.29%。
另一方面,厦门银行的净息差持续承压。截至报告期末,该行净息差为1.08%,同比下降0.06个百分点,不仅低于城商行同期1.37%的平均水平,也为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最低的,同时也显著低于二季度末商业银行1.42%的平均水平。而且对比自身2021年1.63%的净息差水平,该行四年间已累计下降0.55个百分点。
本来厦门银行拥有较好的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,即资产端的零售资产占比高,负债端有大量用户的活期存款,负债成本低,使得净息差表现较好。
但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个人贷款需求相对不足,同时受个人抗周期能力影响,选择提前还款客户数量占比较高的情况下,该行主动压降了对零售贷款的投放,转向选择重仓公司贷款业务。截至今年上半年末,厦门银行总计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达2209.14亿元,较上年末增加7.52%。其中,企业贷款和垫款余额1430.96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17.21%,占比提升5.35个百分点至64.77%;个人贷款和垫款余额663.88亿元,较上年末下降5.78%,占比压降4.24个百分点至30.05%。
因此从资产端看,受LPR下行趋势叠加新发放贷款收益率下降,以及存量贷款重定价因素的影响,导致厦门银行贷款收益空间持续收窄。财报显示,该行上半年生息资产平均利率为3.16%,较去年同期下降0.38个百分点。
与此同时,在当前受到市场周期调整用户储蓄意愿依旧强烈的背景下,厦门银行此前具备的零售低成本存款优势不再,负债端面临着存款定期化的持续压力。所以尽管该行通过主动管理压降了平均付息率,从上年同期的2.48%缩减0.36个百分点至目前的2.12%,但也还是低于贷款利率降幅,净息差因此下滑明显。
而且更重要的是,同期厦门银行定期存款占总存款的比例从67.80%升至68.79%,意味着厦门银行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成本,使得接下来净息差下滑幅度可能会更大。
针对该情况,在9月4日上午厦门银行召开的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,该行行长吴昕颢解释称:“在净息差方面,随着结构优化及负债成本管控举措成效显现,上半年公司净息差较一季度回升,同比降幅较2024年上半年显著收窄。未来,厦门银行也将持续对资产、负债两端双向发力,全力以赴有节奏地加大一般贷款增量提质,同时进一步提升活期存款、缩减存款久期,推动净息差企稳。”
过多金融投资弊端浮现,
非息收入大降
再来看非息收入,这也是导致厦门银行今年上半年营收下滑的“重灾区”,报告期内仅有6.97亿元,同比大幅下降21.72%,降幅更大,对营收的冲击也更大。
要知道,其他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结构,大多是以银行卡手续费以及销售基金、保险等带来的代销收入为主,而厦门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,主要是债市的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,通俗来讲就是已经落袋为安的投资收益和纸面上的投资浮盈,2024年上半年分别占比62.56%和10.75%,合计73.31%;而手续费与佣金净收入占比才刚过20%,表明该行在银行卡交易、理财代销上相对较弱,更依赖资金做投资。
正如我们前文所述,厦门银行的资产配置中,金融投资(含交易性金融资产、债权投资、其他债权投资等)规模增长较快,所占总资产的比重也处在高位。但这部分金融投资在今年上半年债券震荡波动走势中的失利,导致债券类资产公允价值大幅缩水,报告期内亏损了2.04亿元,同比减少约3亿元,给厦门银行带来了极大损失。
而尽管今年上半年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10.49%至1.98亿元,占比也顺势提升至28.44%,但由于规模仍相对较小,对营收增长的贡献十分有限,自然难以弥补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巨大亏损缺口。
厦门银行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谢彤华在此次发布会上也重点表示,截至2025年半年末,该行债券投资(不含基金)的规模约1350亿,TPL(交易性金融资产)及OCI(其他综合收益)合计占比约55%。当前资金面及基本面仍偏多债市,但受市场情绪影响,需防范利率过度回调带来的风险。
另外从盈利角度看,厦门银行即使是依靠不良贷款拨备计提来调节,也未能扭转净利下滑局面。在盈利下跌4.59%的同时,其拨备覆盖率从391.95%大幅下降到321.67%,降幅高达70.28个百分点。这意味着,若剔除拨备调整因素,厦门银行真实盈利能力的下滑幅度或更加不容乐观。
总体来看,厦门银行2025上半年业绩惊喜不多,除了资产扩张速度较高外,其他重要指标包括利息净收入、净息差、非利息净收入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挑战。
资产质量隐忧不断,
资本快速消耗亟待补充
资产质量方面,截至2025年6月末,厦门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达18.26亿元,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0.09个百分点至0.83%。其中,文化、体育和娱乐业不良率最高,为2.85%;其次是居民服务、维修和其他服务业,不良率为1.35%;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排第三,不良率为1.22%。
按贷款五级分类划分,今年上半年该行关注类贷款余额和占比有明显下降,其中关注类贷款余额60.51亿元,较上年末减少1.85亿元;关注类贷款占比2.74%,较上年末下降0.30个百分点。
对此,厦门银行在半年报中将改善原因归功于:”公司持续提升贷前风险识别和贷中风险预警的有效性,针对高风险客户及时采取管控措施,加速高风险客户的化解、处置。”
尽管厦门银行0.83%的不良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,且关注类贷款风险得到一定控制,但单一指标背后依旧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,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:
一是在贷款迁徙率方面,截至今年6月末,该行正常类、关注类、次级类、可疑类贷款迁徙率分别为1.88%、25.21%、144.99%、102.37%,分别较上年末变化-0.33、-2.18、+71.14、+5.75个百分点。可见,厦门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,次级类、可疑类贷款转为不良的风险加大,仍需时刻警惕信贷资产质量潜在下行的风险。
二是重组贷款规模的爆发式增长,对资产质量形成压力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6月底,厦门银行重组贷款飙升至59.11亿,占贷款总额的2.68%,较2023年底的17.9亿猛增超两倍。而在新增重组贷款中,个人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较大。虽然该行称此举是为了“响应号召、纾困解难”,但重组贷款激增,本质是将潜在坏账通过展期延缓暴露,或致风险后移,未来资产质量承压可能会更重。
逾期贷款高企同样警示了资产质量潜在风险,今年上半年末,该行总计31.47亿元逾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达1.42%,虽较年初微降0.04个百分点,但较2023年的29.91亿元仍处高位。逾期贷款持续高企,预示不良贷款率可能存在持续上行风险。
三是”踩雷”多项违约贷款项目而被迫进行追债,且多数诉讼悬而未决,对于资产质量考验也比较大。根据半年报信息披露,截至今年6月末,厦门银行作为原告未执结的诉讼标的本金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诉讼、仲裁案件共101件,较年初增加了10件;涉案金额高达38.56亿元,较年初大幅增长34.51%。
值得注意的是,资产质量浮现隐忧所带来的结果是对资本消耗构成一定威胁。截至今年6月末,厦门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.10%、11.28%、14.11%,分别下降了0.81、1.03及1.19个百分点。
尽管上述指标目前仍满足监管要求,但也需要不断融资来维持资产扩张,资本补充压力不容忽视。若不能及时补充资本,该行资本充足率将进一步下滑,不仅会削弱风险抵御能力,还可能限制信贷投放规模。
此情况下,厦门银行在2025年已采取多项资本补充举措。4月17日,该行发行30亿元3年期绿色金融债券,票面利率1.90%,专项支持绿色产业项目;7月15日,再次发行30亿元3年期金融债券,票面利率1.73%,进一步优化负债结构,这些债券均能间接优化资本充足指标。紧接着在9月1日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正式批复,同意厦门银行发行不超过90亿元人民币的资本补充工具。这同时也表明了厦门银行增长模式偏重,盈利能力也不够,靠盈利实现内生增长的能力不足。
就此来看,厦门银行近两年受到较大掣肘,步入瓶颈期的特征比较明显,既受到宏观大环境影响,也有自身风控能力的局限,原有的资产结构带来不良贷款的增长,因此逐渐在调整信贷投放,以控制不良的增加,这却又给自身带来了营收与利润双向下滑的局面,进一步导致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缩减的太多。
而这可能也是厦门银行在今年年初选择更换董事长的缘由所在。今年1月10日,厦门银行董事会全票通过洪枇杷为第九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,随后的4月2日,监管正式核准了洪枇杷厦门银行董事、董事长的任职资格,这也意味着掌舵厦门银行近三年的姚志萍已经卸下重担,洪枇杷与目前行长吴昕颢搭档,形成“洪吴配”新管理格局。
据悉,洪枇杷的展业履历较为光鲜,是从兴业银行基层一步步历练成长起来的金融老将,从担任各大分行中核心要职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向兴业总行管理层,特别是在对总行战略规划实施的上传下达、统筹协调庞大下沉各分支行经营管理等端口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
但是,从洪枇杷转战掌舵厦门银行后所交出的首份隐忧尽显半年考卷来看,这显然未给市场带来新惊喜,在其继续带领下,引导业绩重回增长正轨并进一步改善资产质量的转型之路,依然任重道远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联华证券_高效率的配资开户服务_正规合法的配资平台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