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云迪全球影迷会
您的位置: 李云迪全球中文网 -> 李云迪社区 -> 谈天论地 -> 广州演奏会杂感 转自百度贴吧 彼阿之莪

您是本帖的第 2881 个阅读者
 贴子主题:广州演奏会杂感 转自百度贴吧 彼阿之莪
 蝌蚪妖 (新兵) 性别:女<br>状态:离线<br>积时:31 分 56 秒
  新兵
 
 头衔:未定义
 Z币:0
 帖数:2
 金钱:14
 注册:2013/1/19

  发表于 2013/1/19 21:05:52 资料 留言 编辑 引用 评帖 < 收藏 举报 1F >

广州演奏会杂感 转自百度贴吧 彼阿之莪

有些文章,就算其余都已想好,却独独写不下开头。



是怎样的开端呢?



犹记电视上惊鸿一瞥看见李云迪时,他行将加冠;而当我终于去聆听他演奏的贝多芬时,我行将加冠。俯仰之间,十一年流光散落开去,足以汇成浩渺长河,让我横过烟波走向演奏现场时,竟有些紧张。



也许因为李云迪而立,我加冠;也许因为我虽非拥趸,却依旧淡淡关注李云迪这么多年,在现场,萦系脑中的,唯“时光”而已。



开场时的那首《降B小调第一号夜曲》恍然如梦。依稀还是高二的某日清晨,半醒半梦间,有山崖上悬着的水晶风铃般的泠淙声响踏晓度雾而来。迥然不同的诠释,我于茫然中想起了《枫桥夜泊》——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那首曲子,便是李云迪演奏的《钟》。而今聆听《夜曲》,庄生梦蝶,大抵如此。



梦境消弭,便是《热情》。无论远观亦或近看,都难以想象温文如李云迪者会有如此力量,每一个音符都势若千钧,力裂金石。如铁骑突出,坎窾镗鞜;如骤雨急坠,铿然落地。一时间,乐音铺天匝地而来,摄人心魄,夺人呼吸。这样猝来的段段旋律,倘使没有第二乐章,我真要夺路而逃,找回呼吸了。《热情》其实不甚熟悉,人非同,感自异,第三乐章唯觉凄惶。记忆倏忽过隙,尽是我迄今生命里的岔口:前路茫然,抉择非易。人的痛苦不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心,被压抑的痛苦一一漫上心头。似奔鹿穷途,猛兽因困,猰貐前后,魍魉在侧,不可不悲,惶恐已极!



《悲怆》最熟悉也最喜欢,且从不觉得过分悲伤。第二章悠长宁静的旋律,仿佛白缎上绣着的薄雾月光,潺潺铺叙开来,袅袅崇光,映照着年少时光。画君年少时,如今君已老。虽然旋律不是刺破锦缎,看得见浓黑不见底的深沉夜色。然而伸出手,触碰的依旧是童年的隽美岁华。再反复时惊觉,原来一切都不过是童年梦中身,觉来不复存。每一次的反复就添一重悲伤。不同的年纪回想起童年,便愈来沉重。这样的琴声,让人蓦地想起一个简单老旧的英语短语——Once upon a time。曾经,仅仅这一句干净简练的“曾经”,可以衍生那样多的后来,可以戛然而止,也可以书成厚厚长书。



Once upon a time



Once upon a happier time



Once upon a happier time

in a vineyard



Once upon a happier time

in a vineyard looking the sunset



Once upon a happier time

in a vineyard looking the sunset with you



这般一点点洇开去,便是一桩桩往年乐事,映衬着后来的满目疮痍。小的时候,谁不曾在夕阳的余韵里,蹦蹦跳跳的念出李白的那首《古朗月行》——


“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。又疑瑶台镜,飞在青云端。仙人垂两足,桂树何团团。白兔捣药成,问言谁与餐?”



奇谲的想象与直白的措辞,寥寥勾勒出小时的明朗天真。后来才知道接下来的两句是“蟾蜍蚀圆影,大明夜已残”。不愿将其释为李白对政局的讽刺,也许只是诗人篱畔秋酣,和云伴月款款转醒之际,心惊往日不在了呢?而今乐事他年泪,忘了是谁,曾在宋词里,写下这样的句子,只记得词人解去金龟,拼却浮生一日醉。



《悲怆》第三乐章比之前录制的专辑里少了轻灵,多了厚重,在哀愁中有隐匿的乐观,引人向上。去者不可追,来者不可窥。我们这一生或者无非是混沌虚无中忽然迸生的一簇跳跃火光。白驹一跃间,无论苦痛欢欣,辛酸愤怒,都是无价之珍。不必追求长生也不必追求喜乐未央,坦然接受,如此而已。初中读陈子昂《登幽州台歌》只记得前两句,现在才知道为何念及天地悠悠,便怆然涕下了。在日月山河眼里,我们何尝有长寿早夭之分呢?不过如我们所知的玫瑰花一般,是朝生暮死的吧。



登台吟,声正悲,白鸟飞飞夐无人。荒城虚照碧山月,古树尽入苍梧云。念此怎奈不泪下一何翩翩!



李云迪的《悲怆》,于我,不啻惊喜。我猜贝多芬的原意未必如此,我想李云迪演奏时亦未必作此哀想。真不知年轻如李云迪者,究竟也什么心境去演奏,竟让年少如我者,顿生伤感,悲怆至此。



《月光》很平静。由《悲怆》绵延而来的情绪慢慢在第一乐章沉淀,归于无澜。听说《月光》是贝多芬献给恋人的作品。若果真如此,那贝多芬必定经历了一段真正而伟大的爱情,因为这爱情使他平静而勇敢。无法感知这首曲子的感情,不说了罢。



最后的返场曲目倒着实比衬心境。《彩云追月》呼唤的不再仅是远方的亲人,还有亘古而来所有的精神共鸣者。而《皮黄》,我仿佛抽离了演奏现场,置身老北京的戏台。纸页里的朱楼往昔在昏黄的光影里渐渐复活,从漂浮的灰尘中含笑走来。百年的岁月这样重重叠加,以琴声为袂带,溯古融今。



搁笔。






李云迪全球中文网欢迎您!



 每页10条,共1页,合计1条记录
9  1  :
转到